查看原文
其他

目标细化,做实事!90后班主任个人成长的十年规划

殷振洋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2023-09-18


做一名班主任,从初出茅庐到成长为一名较为称职的班主任,需要多久时间?该怎样规划?


西南大学附中外语教师殷振洋在梳理自己的班主任成长之路时,将之归结为5个字:愿、谋、读、省、干。


01

愿:有做教育家的情怀
我是在高中时萌生了“教师梦”的。当时,我在班里不惹事、不冒尖,经常被老师们忽视。一个长时间被老师忽视的孩子常常会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,我在中学很长一段时间内心极度苦闷,我多么期望有老师能走到我的座位前和我说几句话。
我当时就在想,如果我是老师,一定要关爱他们每一个人,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成绩,更重要的是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,成为他们的“心灵营养师”。

高考时,我如愿考上了师范,毕业后来到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,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。

02

谋:终极思考下的目标细化
我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而且时常加以对照的人。刚刚入职就给自己做了一张图表(见下图),系统地规划了未来10年的教育之路。
我的总体目标是要在10年之后成为专家型班主任。

成为专家型班主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?我总结出了三个大方面的因素:第一,深受学生爱戴;第二,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要突出;第三,要有专门的学术著作。

如何才能成为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呢?我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因素,第一,学生肯定喜欢学识渊博的老师,第二是德行端正的老师。

如何成为学识渊博的老师呢?最主要的途径肯定是多读书。那10年之内要读多少书呢?100本!并将之细化为平均每个月读1本书如果按每本书50万字的容量,那么每天平均要读1.5万字。

什么样的老师是德行端正的老师呢?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具体的形象——他应该慈眉善目;他应该遇事不慌、沉着冷静。我要一步步成为这样的人。

如何让学生的成绩突出?我需要做的就是“学习策略、学习方法的指导”,为了让我的学生在初三的时候能够“善学”,初二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把这些策略和方法内化于胸,知晓学习原理,初一的时候必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。

学生并不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,综合素养也要得到提升。那如何做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呢?综合素质粗略概括有以下几个要点:语言表达能力、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、体能素质、才艺拓展。根据这些总目标,我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活动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。

比如,“朝闻天下”就是让学生每天早晨口头播报一条新闻;在班会课中有专门训练学生口才的“口语思维集中营”;开办“鸿鹄日报”是为了培养学生设计、绘画、书法、统筹安排等方面的能力。

自己的教学反思从何而来?我的创新点在何处?理顺思路之后,我想这不就是我正要求学生所做的一系列班级事务吗?

规划图表完成后,我用红色标出了每天需要完成的内容。再细看这张图表,我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;每一阶段大致该走到哪儿,清晰了然。

如果我按照着这样的规划走下去,10年之后就能够走上自己给自己规划的平台之上。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激动。我顿时觉得人生有盼头。

03

读:对自我教育的最大投入
在走上讲台之前,我阅读了20多本教育著作,我深深尝到了读书的甜头,于是坚持每个月读书,并养成了一个好习惯——做阅读笔记。

我曾经用一个寒假的时间精读了《给教师的100个建议》,写了将近4万字的读书笔记,有一种打通了教育的“任督二脉”的感觉,那是一种疏通的畅然。

既然要做学生心灵的营养师,没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素养是不行的。所以,我本科毕业之后立即攻读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在职研究生。由于不是科班出身,我把大学本科的心理学教材全部借来通读了一遍。心理学又打开了我教育之路的另一扇门,于是手中有“粮”,心就不“慌”了。我一直利用它服务于班级管理,服务于学生。

04

省:成文的教育反思,一日一帖,日拱一卒
从教这些年,我一直坚持在写教育心得,总结得失。“写”的过程就是“省”的过程,就是运用到了元认知策略,这无疑是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催化剂。

写着写着,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慢慢有了预见性和计划性,处理教育问题越来越老练。我不再纠结于事情的表象,而更容易切中表象下的要害。

写着写着,我慢慢形成了自己对教育的见解,而且越发系统。我的教育认知自上而下的构建起了一个世界,我再也不是茫茫教育原野中迷途的羔羊。

写着写着,我慢慢地积累了很多的教育案例,于是,近30篇文章在各大报刊、杂志上发表。这又从另外一个方面增强了我的“教育自我效能感”。

05

干:做实事,践行教育梦
1.主题班会凝聚班级

我知道要系统规划三年的主题班会,绝对不能盲目而无所恃,而针对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,要有相应的主题活动。
起始年级的主题班会重心落在“开学第一课”“团队融炼”“选拔班委”“建章立制”之上。在此过程中,我大量运用心理团辅活动凝聚班级,开展了有趣的活动,如班级刚建立时,我们开展了“我的摘星之旅”“读书何以重要”“温规而知行 追光成为光”等活动;小组建立起来后,我又组织学生进行“翻叶子”“穿越生死线”等活动。
学生在融炼的过程中,身体接触,情感磨合,信任滋养,逐渐从散兵游勇转变到了正规军。

初二年级到初三上学期,主题班会的选题重心放在了“学习策略”“情绪调节”“人际关系”这三大块上面,具体我划分出来了十个系列内容:开学第一课系列、动力唤醒系列、归因方式系列、记忆力策略系列、预习复习策略系列、课堂注意力策略系列、作业管理策略系列、时间管理策略、情绪管控系列、人际关系系列。

到了初三下学期,面临着中考升学压力,“心理解压”就成了当务之急。我从硬件环境的布置到主题内容的设计都进行了思考,如“暂时别动那些棉花糖”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我专门做了一个“心灵加油站”的提示板放在教室的前门上,每天都会更新上面的内容。学生进进出出看到这些“正能量”,自然会明白老师的意图。

2.做学生的心灵营养师

众所周知,学生的心理健康比成绩更重要;学生的成长比成才更重要;培养一个“完善人格”的学生就是教育对社会最大的福祉。

第一届带学生的时候,我还不知道要为学生建立《心灵成长档案》。但是我却发展出来了另一个班级习惯“写周记”。从此,以“周记本”为依托,融入“生涯发展规划”理念(初中段),分学龄段指导学生写周记,“主题式”“自由式”“绘画式”等多重形式和手段相结合,鼓励学生自己成为自己心理问题的疗愈师。

其间,我还积极开展对青春期问题学生的个案诊疗,成功解决几十余起问题学生案例,并积累了大量案例故事。此后带班,我就开始为学生建立《心灵成长档案》,而且开始以此为谈话提纲,每天和学生聊天,并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同学都享有被老师关注的机会和权利。

3.家校沟通新举措

我在家校共育方面也大胆尝试,开发出了一些特色家校活动。但刚开始从教的时候,我思维局限,认为家校沟通的模式莫过于“家访”。于是,那段时间,我利用周末和假期,骑着摩托穿梭在北碚的大街小巷,风吹日晒,却收获了内心的富足。再后来,我又摸索出另外的一些形式。如,“家长学校”“寒暑假家庭沙龙”。

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下,我开通了个人微信平台,为家长推送各类家庭教育、班会活动、谈话记录、青春期心理知识等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我在微信上组织了“家校讨论营”——两周一次,和家长们在微信群里面开展讨论活动。我会提前选好讨论话题,引导家长们思考并阐明观点。
其实,要谈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法则真的很简单,就这么5个字:愿、谋、读、省、干。它如此的质朴,就像教育规律一样,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。而且,我坚信,每一个老师都是明白这些的。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去践行,知行合一。

文章来源|星教师,文内有删减
作者|殷振洋,单位系西南大学附属中学
视觉设计|王荣佳
责任编辑|李孜
在看你就赞赞我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